华人号

登录更多 下载App

粤东五日 | 谒百侯阅古观今(下) 民居大观园

2024-05-20 14:24 阅读量:4.4万+

华人号:社会万象

每个人都想寻找栖息心灵的远方。远方不只有雪岭冰川、草原牧场,远方可以是海岛渔港、古镇坊巷;远方未必有既定方向,只要充满激情和梦想,心中皆是碧海蓝天,到处都有鸟语花香;只要出发在路上,再近再易达的地方,都是可以自在徜徉放声吟唱的远方。

粤东五日 第5篇:谒百侯阅古观今(下):民居大观园

百侯名镇景区占地3平方公里,按照“百侯印象”、“耕读世家”、“古巷风韵”、“墟市旧梦”、“侯北人家”分为五个主题片区,共有官厅式古民居建筑126座,既显现客家传统围屋蕴含的群居性与防御性,亦彰示中原汉族建筑鲜明的装饰性与门第观。侯南村系最集中的核心区,古风今韵,流连忘返。

(一)海源楼

村头坐落一座富丽堂皇的洋楼,在围墙遮挡下,露出欧式形样的门楼、精美灰塑彩画、南方民居特有通廊式走马楼和方圆相间的廊柱,糅合南洋风格和客家传统建筑特色。

走近墙边,隔着铁门朝里望,楼的布局呈“一”字展开,外欧内中,相得益彰,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。乍看上下两层,楼顶露台盖有重檐式客家排屋,实为假三层。整体为混凝土、砖瓦与木构件结合的砼木结构。

细览墙上简介:海源楼始建于民国六年(1917),由杨潮荣在家乡与马来西亚间往返经商获利所建,曾被当地人誉为家乡连接南洋的“邮局”,面宽33.37米,进深20.33米,占地678平方米。

百侯地处山区,土地贫瘠,人多田少,迫于生计,自清乾嘉以来,大批外出谋生,至民国时期,村民已“络绎于南洋群岛矣”。据《大埔县志》1929年统计,赴南洋谋生者超3000人,占当地人口五分之一,家家有人在南洋,成为著名侨乡。那时,身在南洋的客侨与家乡联系,主要靠侨批、邮局投递、熟人捎带等方式,“水客”行业应运而生。

“水客”指常年往返南洋与家乡,给隔海相望的亲人带货、带信,乃至“过番”带路的人。在那个年代,这一职业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,必须有一定文化知识,会讲多种语言,在侨某一圈子有较高信誉。当时百侯水客行业成熟,从业人数多、品质高、信誉好。杨潮荣便是其中“大水客”,海源楼成为其从事水客业信誉的象征。

这栋标志性建筑,共有24个房间,建筑面积752平方米,布置成百侯侨批文化展览馆,现作为客栈民宿经营,它既是水客文化的见证,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。

(二)聚奎楼与企南轩

沿村道往里走,窥望矗立院落里规模宏敞的双层洋楼,楼房左侧门额书题“聚奎”二字。

奎乃星名,古天文中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之首,共16颗。观星相图,屈曲相钩似文字笔画,被视为司掌文运之神灵。“聚奎”顾名思义,谓冀望人才荟萃、文运昌盛之意。历史上杨氏中榜之士极多,不负此名。

魁与奎谐音,首位之意。魁星包含北斗七星前四颗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(即文曲星),民间供奉星君神像,乃西宿奎星与北斗魁星二合一尊神,形貌黑脸红发鬼面,右手执朱批,左手托金印,左脚后跷踢斗,成为古代科举功成名就的象征。两套星相学说在历史长流中混为一同。

文昌星在斗魁前,共6颗,呈半月状。两宋前尚非人格神祇,元仁宗封文昌帝君,尊奉为掌管士人文运禄籍之神,神诞日每年二月初三。相较而言,文昌帝君系皇封的正神,奎、魁和文曲星更象是神话人物。

铁门没锁,欣然漫步走进。楼前是带假山的池塘、鹅卵石铺就的门坪,一侧有绿莹莹琉璃瓶栏杆装饰的小石拱桥、弯曲的水上石径、与围墙相连有石阶蜿蜒而上的碉房。又一座洋里洋气的庭楼,交织淡淡西洋风和江南韵,不禁放慢脚步,在楼前、桥边和石阶上徘徊,寻觅没有喧嚣不带浮躁静享寂寂流年的情调。

楼旁一座牌坊式门头高挑的檐角,巍巍有翔动之感,门额书“企南轩”,系进士杨之徐壮年致仕归田,于康熙四十五年(1706)所建书斋。外门上书“源溉”,门联:“源流千里,溉灌万顷”,体现耕读传家理念。走进内堂上厅,悬挂匾额“积庆堂”,取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”之意。

浏览墙上介绍,企南轩于民国六年重修,由旧堂屋和新洋楼组成,共有27个房间占地1252平方米,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。

查屋主生平,从小天资聪颖,过目成诵,年方10岁执笔为策论,挥斥经史,语惊长老,16岁中举,29岁中进士。官阶仅至知县,因不愿攀附,罢官居家。然在村里极有声望,为士绅领袖。他教子有方,光启后人,七子中出3翰林,成就“父子四进士”美名,封妻荫子,光耀门庭,誉之“霞烂花封”。

他喜好作文赋诗自娱,著述颇丰。与子杨缵绪皆饱读诗书而“黼黻河汉,藻饰川岳”,塑造“侯山十二景”:东廓晚霞、西岩朝翠、狮潭夜月、马寺晨钟、石磜双流、桃花三峙、梅滩霜叶、滑濑雪花、古榕荫夏、野渡横秋、平畴犁雨,比屋炊烟。听之令人陶醉向往,不禁感慨,百侯人文胜迹已令人应接不暇,而山川形胜,更是美不胜收,若不住上十天半月,怎能领略。

东廓晚霞

梅滩霜叶

古榕荫夏

县城湖寮到百侯路边有座马阜山,山上云封古寺建于明嘉靖十一年(1532)。庙内供奉大小神像68尊。寺外青松翠柏,清凉幽静。伫立山头,远望廓岭苍苍,环山蔽佑,俯瞰一河两岸,尽收眼底

杨之徐诗云:“僧寺横空镇马岗,松声隐向水中藏。晨钟一觉游入梦,梦见花飞鸟又翔。”晨钟入梦,花飞鸟翔,妙笔传神。杨缵绪诗云:“古刹疏林上界清,溪流尽处一山横。噌吰响彻云霄外,散作千家砧杵声。”堪与李白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”相媲美,神来之笔。

(三)敬修衍庆

紧靠省道茶上线公路旁,坐落着一座牌楼式门头,上书“敬修衍庆”,一样飞檐翘角,但两侧比企南轩各多一柱墙,似乎规制更高,也更加气派。柱墙呈斜角微微向两翼伸张,彰显弘阔不凡的气势。

《黄帝宅经》云“宅以门户为冠带”,门头的精巧,门槛的高低,门簪的多寡,无声描述户主地位资望,亦展现古建筑文化与艺术。

眼见堂横组合府第式客家围屋与西式洋楼完美结合,占地3280平方米,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,由杨敬修三子杨荫恒、四子杨俊三斥资8万光洋兴建。

穿过大门,迎面一道墙嵌八角门,入门即见宽阔禾坪。正前方又一道院墙围拥一栋五跨开间、三面回廊的双层洋楼,顶上凸现一排横屋,妥妥的假三层。

右侧坐落“二堂二横”硬山顶围屋,砖石木混合结构,共6厅12房。苗条的圆柱托起粗壮的大梁,展示轩昂、空旷的气势。

一中一洋,各据一方,主次分明,各美其美。

上堂屋内悬挂“肇庆堂”匾额,为胡汉民亲笔题写,寓意开始带来吉庆。中堂宽大近百平方,由8块三米高硬木屏风门隔开内外,左右4块上部雕凿“忠、孝、廉、节”,中间4块刻凿“福、缘、善、庆”,字高一米,工整凝重,弥漫浓郁的儒家传统文化气息。堂上横匾“仁登寿域”为陈炯明所题。

匾额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门脸,一进门就能看出这个家庭门第层次、道德修养、思想情感、处世哲学、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。一屋两名书,皆政要所题,在当时给杨氏一族带来莫大荣耀。

堂屋随处可见木雕、瓷雕、石雕、泥雕和彩绘“四雕一画”。运用圆雕、浮雕和镂空见彼的透雕多种工艺,屋脊雕塑瑞兽祥鱼,屋内樑柱斗拱雕凿龙、狮、虎,彩绘山水、花鸟、人物,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,图案精美,色彩斑斓。

木雕工艺装饰部位集中在厅堂檐廊的梁枱、梁椽、柱子、槅扇,作为出入要道、接待宾客场所和家族礼制活动中心,直观地对外展示屋主身份地位与经济实力。

屋脊采用嵌瓷装饰手法,因色彩炫目的瓷片可以历久长新,与屋面形成强烈对比,不仅使建筑整体显得辉煌壮阔,亦使基调偏灰暗的民居建筑增色。嵌瓷手法在那个年代是一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。

洋楼拱形门廊、罗马圆柱、螺旋式楼梯和外墙灰塑浮雕,无不显现几何线条造型艺术装饰之美。楼顶时钟雕塑指针从未走过,始终指向4和6(定格在六时廿分),取事事如意、六六大顺的寓意。展翅的雄鹰双趾踏在时钟圆顶,雄视远方,蓄势待翔,寄托楼主对后代殷殷期望。

堂后辟一半圆形花台,四周筑高墙,左右对称分设两个外门,其中可见一侧弧形门额题写“荫三”,应系兄弟俩各取一字命名该门。

梁思成说:“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,是凝动的音乐,是永恒的艺术。”杨氏兄弟不惜重金从福建、江西、潮州请来能工巧匠,整体雕绘构图奇特、意境无限,工艺精湛,活灵活现,自建瓷窑烧制瓷片,特意聘洋人为洋楼督工,建造出中西合壁的建筑精品,远观粉墙黛瓦、清淡素雅,近看雕龙画凤、金碧辉碧。2019年10月,肇庆堂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(四)堂堂生辉

关西世胄,又名植槐堂,杨氏十三氏杨琼以陶业起家,于清康熙卅二年(1693)建成,总面宽70米,总进深81.75米,占地4800平方米,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,硬山顶,三堂四横两枕屋,共有124间房,为百侯古民居建筑规模之冠最前部分为宽大照墙,四周是三合土捶建坚固的围墙,水圳环绕大屋,形成奇特的田螺形构造。

大门侧开,左侧有一口古水井,历经 300余年不干涸,水质清洌甘甜,饮之延年益寿,被誉称为“长寿井”。植槐堂亦以寿星多闻名,百岁以上不稀罕,目前仍健在90岁以上老人就有6位。

门联 花栽七县,棠芾一州 ”,乃纪念十五世杨搢云(楠圃)任固原知州、十六世杨柱峰(鸣岐)相继任七县知县开封通守的功绩。建有“ 锄经 ”、“ 见南轩 ”2座独立书斋。槐寓意公卿,植槐意为培养后裔勤读苦耕以获功名。植槐堂人才辈出,清代培养出监生以上读书人47位,其中进士2人,入仕9人。军机大臣刘统勋为杨搢云题“进士”匾额,杨搢云与杨中龙叔侄进士,传为美谈。
青箱世业 ,建于清道光年间。青箱是古代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。寓意世代以读书、教书为业,指读书人的世家。

无独有偶,另有一座缥缃世业,又名源远楼。缥,淡青色;缃,浅黄色。古时常用淡青、浅黄色丝帛作书囊书衣,缥缃,指书卷。传说乃杨缵绪建来招婿用,堂上对联“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烹茶”为其同科探花程元章所题。

清白旧家 又名 光裕堂 ,出自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。”寓意光大前业,遗惠后代。后有荣封第、肇志堂呈品字排列,肇志堂外围墙开一门,门头书“三鳣垂庆”。为杨善次子十世敏恪公杨世亨后裔居。

清白世守,又名绳德堂,《礼记·乐记》:“省其文采,以绳德厚。”谓度量之以道德仁厚。杨兰史烈士故居,他曾任中央通讯学校校长,31岁积劳成疾病逝于延安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刘少奇、彭德怀、叶剑英等领导人分别为其题写悼词。

天色渐晚,走到了侯南下村一处叫下当铺的地方,又一座南洋风与客家派相融中西合壁双层建筑横亘眼前,额书“ 景足东南 ,又名裕庐,为杨子裕在上海经商发家于民国廿年(1931)回乡所建。建筑平面布局为杠式,俗称“合面屋”,中间上下牌坊式门楼,二楼通廊。楼内灯火通明,正连夜施工修缮。门前田野开阔,周遭青山如黛,门联书云:四面云山舒锦绣,一楼风月畅胸怀

种德堂,出自《书·大禹谟》“皋陶迈种德,德乃降,黎民怀之。”建于明嘉靖年间,与大书斋、延庆堂为百侯仅存3座明代建筑。

毓秀居,建于清雍正七年(1729),占地659平方米,建筑面积655平方米。上堂悬挂“永庆堂”匾额,乃叶选平所题,楹联书“永继前贤志,庆书盛世篇”,柱联曰“山连峻岭襟华夏,水接汪洋带五洲”。下堂内设有“杨应彬革命生涯陈列展”。

清乾嘉时期,白堠人大力发展烟叶种植、加工和运销,发家致富,白堠因之成为“大埔最繁荣名胜之乡”。比较著名有杨梦奇,开“捷足”烟丝行,发家后在堠南建昭许堂、眷顾堂,投巨资改造白堠街;杨梦广开“益兴”烟庄,发家后盖安敦堂;十四世杨宗耀(号协强)开“贵和”烟丝行,获资巨万,兴建积庆楼、德星堂和百忍楼,并以百忍精神教育子孙谦恭礼让、勤读诗书。
侯北村有座笙曹筱筑,系新加坡侨商萧笙曹于民国时期建,三进院落二横屋,九厅十八井格局,占地1596平方米。门楼正上方浮刻清光绪三十年我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“探花”商衍鎏题“笙曹筱筑”四个大字,另题一门批“西岩拥翠”;上厅镌刻林森题“谷昌堂”三字,又是“一屋两名书”。

侯北久大堂,萧氏十五 世以久建于乾隆五年(1740),占地800平方米,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,九厅十八井格局,屋后萧宸捷太史第(翰林学士通称太史,侯南杨氏亦有一座)。大门簪阳刻“诗”“礼”象形字,门额书“久则徵”,出自《中庸》:“故至诚无息,不息则久,久则徵,徵则悠远,悠远则博厚,博厚则高明。”门联:久长绵世泽,大有庆年丰。中堂高悬匾额“久大堂”,出自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,王霸之跡并天地而久大。”寓意久远宏大。

华萼双辉(可旋堂)、鳣瑞流徽(德星堂)、莲瑞流馨(继志堂)、文明毓秀(昭许堂)、四知传芳、兴庆遗芳、奕世隆基瀛洲世美(聪听堂)、兰陵衍派(世德堂)、麟阁宗风衢亨,树德堂)......百侯许多古建筑光读名字,就十分引人入胜,荒芜苍凉的背后,闪耀曾经的辉煌。

华萼双辉
莲瑞流馨

四知传芳

(五)第第流芳

一路看来,古韵馨香,值得玩味,而暮色已悄悄降临,古镇民居渐被吞入夜幕中,只有零星灯光亮起来,表明个别屋子还有人住。目光越过田野落在对面建筑群落,不看过瘾不思归的念头涌上心头。

从照壁边口子走进一座三开间二进二横屋院落,站在硬山顶灰瓦面堂屋前,嵌入砖墙的青石浮雕门匾灰底红字新书“中议大夫第”,门联草书“花封泽旧,淑颂春新”,系中国书协会员、著名书法家萧曾祥先生挥毫。

杨氏十九世蕴美在上海经商致富,捐款朝廷受诰封,后加中议大夫、盐运使臣,授三品顶戴。为光耀门楣,花费五万两白银,历时五年,于清光绪十九年(1893)建成。2020年重修,焕发新颜。

走入上厅,堂上高悬“怀德堂”匾额,取自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。”笔力浑厚,清末书法名家陕西布政司王承基真迹。金底黑字匾额长2米多,宽近1米,重150斤,据说当年花费300大洋在沪定制,水运至汕头再一路抬回,在梅州属罕见。

门楣上水墨风山水图笔意疏秀,墨法苍润;檐梁下纯金柒画,人物、鸟兽、花木、鱼虫皆活灵活现。古建彩画最初是为了防腐防蠹的需要,普遍用矿物原料丹或朱及黑漆桐油等涂料,敷饰在木结构上,后与艺术结合,变得丰富而精美,成为传统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家世身份地位的彰显。

川至堂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山如阜,如岗如陵,如川方至,以莫不增。”临水踞岸而立,坎下浮桥码头。西望百侯街,门楼书“源远流长”;外大门向东,题额“州司马第”。屋前竖立一对楣杆石,顶凿成笔尖状。古时宗族有人考中举人或进士,便在祠堂宅前竖立楣杆石,镌刻科甲及第功名,日旗杆留芳”。武科凿成戟或兽头状。

夜的帷幕遮得愈加严实,到了该取舍的时候,于是再不流连巷间府第,顺着指示牌,直奔箭头反复指向的“通议大夫第”。

站在增蕴大道上,路两边已是崭新民居。想起谚语“路在嘴边”,寻人打听,恰见一户人家院里有位穿羽绒服六十多岁老伯,手上提着一个袋子正朝大门走来。等在一旁,照面问道:“大伯好,通议大夫第怎么走?”

“跟我走,我正要去那里,”老伯边走边说:“那是我的祖屋,我带你们参观。”

我高兴地跟了上去,约行数百米,见到一座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,正门顶端灰塑“通议大夫第”,两侧联云“天朝书宦绩,家庙荐蘋香”。站在开阔的禾埕前,平畴一望青青丘田,巍巍西岩山依稀可见。

邀老伯合影,天色稍显灰暗,开启夜景模式。心中感慨与通议大夫后人难得的偶遇:舍之难舍,方能得之难得

老杨边带我们往里走,边介绍说:“祖宅建于清乾隆卅八年(1773),占地3866平方米,建筑面积2970平方米,有80个房间,是我太祖父故居,就是‘一腹三翰林’中的长兄、陕西按察使杨缵绪。”墙上挂着杨之徐父子的简介和画像,以及百侯镇、通议第介绍和明清科举进程图,还有“杨按察的宝物”、龙母出巡饶氏对诗退挡轿借书种的故事等典故。

屋主杨缵绪累官至陕西按察使,清正硬直,不附不阿,名噪一时。告老还乡时,亲朋好友皆来拜访,问其为官几十年,带回何宝物,他笑呵呵拿出一个布包说:“带回这无价之宝!”打开一层又一层布包,里面只是粒粒砂石。原来,他爱民如子,每纠正一起错案,便在布包里放一粒砂石。
他还带回另两个“宝物”。其一“百侯薄饼”。为孝敬母亲,带家厨回乡摆寿宴,母亲十分喜欢吃一道点心“薄饼”,便让家厨把手艺传授给当地村民,以便母亲能长期吃到。孝心传递,从此有了“百侯薄饼”美食之名。

其二鲤鱼灯舞。因见父母年老,不方便出去看戏,返乡前特地请名师把流行于陕西的鲤鱼灯舞之要领记录下来,让丫环、童仆跟着演练,回家乡为父母和乡邻演出。从此,鲤鱼灯舞成为大埔迎新贺岁闹元宵的重头戏。

传说因饶氏教子有方,乾隆下旨召进京朝见,荣归时途经江西庐陵,见路旁竖一大牌书云:“天下第一村,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”。饶氏吩咐轿夫大胆前行,村民拦轿责问:“敝村隔河两宰相,方圆五里三状元,纵横十里九进士,何方人氏,敢不下轿?”饶氏不慌不忙拍着肚皮吟答:“隔河两岸各一天,十里地方无关联,各乡各姓不同祖,怎比妾身三翰院。”大埔百侯“一腹三翰林”天下罕闻,当地人惭愧退后让路。

老杨热心带我们参观旁边的房间,有杨缵绪裔孙当代画家杨建芦的墨宝和与毛新宇合影、杨小清的诗“故乡的雨线”。

听老杨说,改革开放之初他到洛阳工作,赚了些钱,现在退休归乡,准备颐养天年,今天跟往常一样,来老屋和妻子打球锻炼身体。堂中央摆着一张乒乓球桌,老杨让我们自己走走看看,便和夫人打起了乒乓球。

堂上匾额书写“咸庆堂”,尊劲苍健,出自隋唐佚名诗人《郊庙歌辞·周宗庙乐舞辞·肃雍舞》“万邦咸庆,百谷用成”,乃乾隆卅八年(1773)通议第落成,时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钟音题写。

匾下悬挂“七叶衍祥”御赐金匾,乃杨缵绪妻蓝淑人百岁寿辰,时任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眭奏报乾隆,称蓝氏曾侍奉祖母,抱过元孙,儿孙满堂,魁甲连连,皇帝特赐金匾,以资表彰。

老房子虽年深古旧,面目沧桑,却饱含深厚文化韵味,展示本土古建筑久远而美丽的生命力,延续历史文脉蕴含的理想与追求。

和老伯夫妇打招呼,依依不舍辞别。走出约50米,望见一幢题写“兰台书室”的屋子,乃杨缵绪特意另建用于家族藏书、专供后人读书的私塾学堂。

往前一段,路旁坐落殿堂式围龙屋太史第,系三翰院之一杨黼时始建于乾隆十四年(1749)。三进院落二横屋、九厅十八井,占地2061平方米,建筑面积1678平方米。上堂悬挂“礼耕堂”金匾,旁挂一幅拓印“圣旨”;后厅匾额书题“谦受堂”,取“满招损、谦受益”之意,两侧楹联“同榜题名十秀七魁三进士,合门著节一廉二孝两忠臣”。现已布置成“百侯农耕文化博览馆”。在其左侧建有书室“撷英斋”。

“第”之起源东汉《熹平石经》,屋名随便起,但有功名方可称第。

一座座遗存至今的堂第,丹楹刻桷、雕梁画栋,飞阁流丹、神工意匠,古朴典雅、文蕴气华,中西合璧、气势恢宏。品读百侯古民居,探寻深藏于乡土、交融在古今的历史文化脉络,恰似把酒酹月,总觉意犹未尽。

(六)迷巷通幽

循原路往回走,似乎“巷巷都一样”,转三遭又回到原来地方,遇到了现实版村巷迷宫。

借着月光,望见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家门前收拾堆放的杂物,隔着宽沟大声询问到景区入口处怎么走。中年妇女举起手电筒,示意我们过到对岸。从宽沟里的田埂穿至她家屋后,再爬绕过铁丝网,终于到她家的晒坪,从这里走上了来时的巷道。

相传,百侯士绅杨之徐以六世祖杨安“五星归”之墓为中心,修筑四通八达的巷道,将古村落连在一起,形成了迷宫式奇妙布局,利于御匪防盗,外人来了不容易出去。这就是百侯镇侯南村著名的“三十六巷”。

鹅卵石铺成的巷道蜿蜒不知伸向何方,墙脚有为求平安而嵌入的“石敢当”,巷头至巷尾古建苍凉浑阔,恰如杨黼时诗所绘:“石路逶迤略约斜,映山红是杜鹃花。牛仔屋后鸡栖树,世长茅檐三五家。”

痴迷忘返,欲罢还休,参差巷陌列柴扉,接栋连甍碧一闱”,即使穿田过巷步履疾,也难一日看尽百侯屋。情再难舍,终须留下遗憾,好景一时观不尽,天缘有份再来游

百侯系梅州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第一个。淌过漫漫历史长河,历尽岁月沧桑,未被“文革”浩劫摧毁,未因建设发展湮灭,更难得未被过度开发,在我眼里,她是极具生命力“活着的千年古镇”。

小链接

砼木结构砼指混凝土。

关西世胄、弘农衍派、四知传芳、清白旧家、清白世守均出自东汉著名学者杨震的故事。杨震,弘农华阴人,汉昭帝时为丞相,封安平侯,明经博学,从游者数千人,诸儒称关西夫子。《后汉书》载其清廉抵贿的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”故事,名扬古今。

枕屋,指后楼。

更多作者的精彩游记,欢迎扫码关注“忘我的诗和远方”微信公众号~
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《粤东五日 | 谒百侯阅古观今(下) 民居大观园》的全部内容,更多有关南非华人最新消息、新闻,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。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,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!
免责申明

1、本站(网址:52hrtt.com)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,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,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。

2、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,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。

3、因平台信息海量,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(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:hrtt@52hrtt.com),以便及时删除。

举报收藏
评论 (0条)
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,点击此处进行登录。
登录后评论

下载华人头条

关于我们

© 2022 华人头条

服务热线 : 0591-83771172

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©版权所有

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

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

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

举报热线:0591-83771172

举报邮箱:hrtt@52hrtt.com

免责声明

1、本站(网址:52hrtt.com)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,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,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。
2、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,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。
3、因平台信息海量,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(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:hrtt@52hrtt.com),以便及时删除。